消色差波片基本原理
来源: 阅读:137 发布时间:2023-08-31 13:40:18
消色差波片基本原理
概述
双折射是光学晶体的基本光学特性之一。当一束光透过双折射晶体,会分解成寻常光(o光)和非常光(e光)。改变晶体厚度,可以调控两束光的相位差,制备出具有不同偏振调制特性的1/2波片、1/4波片(相位延迟器)等光学元件,在光通信、显示和偏振光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。消色差波片一般由双折射材料制作,产生的相位延迟为:

 

其中n0和ne分别是o光和e光的折射率,由于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有不同的折射率,即n0和ne均为波长的函数,因此,波片厚度d也是波长的函数。根据以上理论,常用的1/4波片和1/2波片厚度一定,仅对单一波长使用,对别的波长就会产生误差,甚至完全不能使用,这对于非单色光谱工作就造成了困难。消色差波片能有效减少波长对相位延迟的影响,实现同一波片在多个波段具有同一延迟量,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实现均匀的相位延迟。
原理
色差本质上是由于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有不同的折射率(即色散)而带来的像差,如下图左侧所示,同一孔径不同色光经光学系统后与光轴有不同的交点,在任何像面位置,物点的像是一个彩色的弥散斑。下图右侧是一个典型的消色差透镜示意图,通过使用两片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组合来补偿色差。

“消色差波片”的“色差”与几何像差中描述的成像色差意义不同,它是指波长对相位延迟的影响。
单个双折射晶体波片的延迟可以简化表示为:

 

其中,μ为材料双折射率,d为晶体厚度,λ为入射光波长。若能找到一种晶体材料,其双折射率随波长成线性变化,那么它的延迟就不再随波长变化。但现实中很难找到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双折射晶体。
与消色差透镜类似,不同晶体其双折射率随波长变化是不一致的,利用这一原理,采用两种不同材料的晶体,可以组成消色差波片。对不同波长光的相位延迟如下式:

 

已知μ1、μ′1、μ2、μ′2、λ1、λ2时,可以求出d1、d2的厚度,保证在λ1、λ2两波长处得到相同的相位延迟,从而实现消色差的目的。
常用的消色差波片由石英晶体和氟化镁(MgF2)构成,通过将多级石英波片的快轴和氟化镁波片的慢轴对准,可以获得零级消色差波片,根据两块波片的光程差为λ/4和λ/2,分别获得λ/2和λ/4消色差波片,如下图所示。

 

应用
消色差波片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特别是在高精度成像和测量领域。例如,在显微镜、望远镜、摄影镜头、激光测距仪等光学设备中,消色差波片都是必不可少的元件。消色差波片还可以用于光谱分析、光学通信、光学传感等领域。除了消色差波片,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消除色差,例如使用非球面透镜、多片透镜组合、色散补偿棱镜等。但是,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,而消色差波片则具有结构简单、效果稳定、成本低廉等优点,因此被广泛应用。
进展
由于折射率的色散特性,基于传统光学设计方案的波片只能在特定波长工作,不能满足光学系统集成化的发展。如何制备消色差的波片成为光学领域重要的技术挑战之一。制造消色差波片的核心是控制每个波长的相位延迟。消色差1/4波片的制备一般通过多个单轴晶片的黏合,或精确设计的超材料和超表面来实现。然而,单轴晶片的黏合和超材料的制备都受到加工极限的限制,目前尚没有在可见光波段实现宽光谱消色差1/4波片的简单技术路线。
(来源: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推荐产品

品质保证

专注领域研究 产品供应

国际物流管理

专注领域研究 产品供应

专业服务团队

专注领域研究 产品供应